市民交流

所屬分類: 論壇 市民交流

本版主題: 46184

今日更新: 0

投訴爆料、建言獻策、城市建設(shè)、交通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求助互助、咸陽論壇。
發(fā)布新主題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6)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dress extinction

0 / 5001
     

該用戶從未簽到

82

主題

121

回帖

567

積分

四級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

積分
567
QQ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2-2-18 00:5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還要強調(diào)的是,和服和滿裝一樣,都是直線造型,與漢服是完全不同的風格體現(xiàn)松緊第二流行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或游牧民族的服飾,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于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這點與漢族服飾的寬懷豁達截然不同。即使在滿清末年,旗人服飾大量吸收了受漢人的影響,也逐漸趨向?qū)挻螅珴M清服飾的寬松程度仍遠遠不比了前代。例如:漢族傳統(tǒng)服裝中,貴族服飾的大袖,不僅是袖徑的寬大,也表現(xiàn)為袖子的長度超長。官員與老人的袖子延至手后,又可以挽回相當?shù)拈L度。
      而滿裝袖子要短得多(和服也一樣,袖子僅僅到腕,比滿裝的還短)。漢服袖徑寬大時可到四尺,而清裝最寬時也遠遠小于這個尺度。這種寬大的剪裁,使得漢服在穿著起來之后,可以行成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線,隨風而動,但毫不拖拉。而滿裝,即使是貴族服飾,即使后來袖子變寬,但是這種單純的加寬袖徑、加肥了袍服的做法,不但無現(xiàn)于漢服灑脫的仙道之風,而且還使衣服看起來顯得松散逛蕩。所以分辯”松緊”,不能只看用料的多少。
      漢服滿裝的松緊之別,也是線形之別的原因之一,但然,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滿裝通常不束腰,所以很少有腰身的體現(xiàn)等等。滾鑲第三:滾邊也是漢服中曾出現(xiàn)的元素,滿裝的滾邊,實是參照漢服而形成的。但是漢服的滾邊,多是輕描淡寫的一道,為了加固衣領(lǐng)、袖口等等。所以多是單色或繡以簡約、主題突出的紋飾。而滿裝卻客意地強調(diào)那道邊的裝飾性。滿裝能夠一件衣服上繡以各色花紋,領(lǐng)、袖、襟、據(jù)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nèi)外交困,國力式微。但清式服裝對細節(jié)精致要求的苛刻,恐怕卻在此時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厲害最繁瑣的地步。(這件滿裝的滾邊占了服裝面積的四分之一,在漢服中從未有過如此寬闊絢麗的滾邊。)飾物第四:滿清裝的飾物,都來源于漢族藝術(shù)。所以很多都能在先代找到。但是,同滾邊一樣,都是無重點的到處應(yīng)用,無主題的強行拼湊。
      本書以婦女頭飾為例,比較一下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漢女很重視發(fā)飾,很早就創(chuàng)造出了造型千姿百態(tài)的發(fā)髻,華美而不失自然。無論從哪一角度看,都是十分美麗的。而步搖等等,也如漢服之流線一樣靈動。很顯然,滿族婦女是很羨慕此點的。所以旗女也開始刻意裝飾頭部。滿族最常用梳的頭飾叫“兩把兒頭”(或者叫“燕尾”)。梳“兩把兒頭”很復雜繁瑣,首先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飾物叫扁方,它長約20厘米,寬約3厘米。梳頭時要先用自己的頭發(fā)將發(fā)纂的底座梳出,即頭后邊的“燕尾”,而且還要留下兩綹頭發(fā)。在頭頂安好那用黑緞子和鐵絲裹好的架子,再用這兩綹頭發(fā)往上梳,從左右兩側(cè)經(jīng)過這大扁方裹住和固定這架子,再在根部插上各種簪子、花穗子等裝點起來。這種造型,就如同開了屏的孔雀,只能從正面觀看,不能從其它角度去觀察,尤其不能從后面去觀察。這種浮華、表面化的裝飾與滾邊一樣,都是極為膚淺的審美下所產(chǎn)生的“二維”退化品。
       拓撲第五:例一,女子頭飾的拓撲圖型漢女和滿女都用頭發(fā)和飾物對頭部的進行延展,并在延展區(qū)上進行修飾,但是,兩種延展方式的所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卻是截然不同的。漢女頭部的延展區(qū)與頭部是一個整體的,而旗女則是兩截分開的。
        清未真實照片>例二,襟與衽的拓撲圖型滿裝的大襟本是來自漢服的右衽交領(lǐng),但給人的視覺效果卻完全不同,他們的拓撲近似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漢服的右衽給人的感覺依然是道完整一體的曲線,而滿裝卻是線與圈的組合。見下頁圖。例三:扣與邊的拓撲圖型在明朝漢服中也曾用過。但并不普及。扣子雖然方便,但是安裝在衣服飾上的盤扣,屬于短線型,這漢服整體流暢的長線型風格不符。所以僅在必要的地方,如內(nèi)衣的領(lǐng)口用一用,而且多是沿著衣服剪裁線使用,如領(lǐng)口等。但是滿裝,卻在所有的衣服連接處使用盤扣,尤其是在外衣的滾邊上使用。使得原本是已經(jīng)十分突出的多彩條紋又加了幾個突?!睓M道”。這樣,原來呈平行的紋路上就多了幾個截斷,形成了幾個”叉”字。我們可以看到,一件漢服在制作時,這種明顯的“交叉”線極少出現(xiàn)!所有的線條都是平行出現(xiàn),形成如國畫中鐵血描一樣的線條。而滿裝,卻在自己的衣服最明顯的部位“打叉”!破壞了原本的線型結(jié)構(gòu)。從拓樸學的角度講,“相交”與“不相交”是兩種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的圖形。由上面幾點可見,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漢滿服飾,雖然同樣采用漢族的絲綢印染、刺繡紋飾、平面剪裁等等工藝技術(shù)。但是漢服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與滿裝零零碎碎、東拼西湊的風格卻是格格不入的。服飾風格與民族個性,文化內(nèi)含和社會地位有直接關(guān)系。滿族做為落后民族,因為漢奸和中原內(nèi)亂而意外入主中原,尤如一夜暴富的暴發(fā)戶。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0--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2)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1--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3)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2--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4)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3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5)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4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6)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5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7)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6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8)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7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9)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8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0)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9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1)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0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2)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1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3)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4)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3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5)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4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6)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5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7)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6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8)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7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完)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8
c:桌面/12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