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屬分類: 論壇 市民交流

本版主題: 46184

今日更新: 0

投訴爆料、建言獻(xiàn)策、城市建設(shè)、交通發(fā)展、經(jīng)濟(jì)文化、求助互助、咸陽論壇。
發(fā)布新主題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8)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dress extinction

0 / 3849
     

該用戶從未簽到

82

主題

121

回帖

567

積分

四級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地勢坤

積分
567
QQ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2-2-18 01:0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辛亥革命后,激進(jìn)的革命黨人根據(jù)日本學(xué)生服制定了中山裝;而一些保守的知識分子索性穿起了滿清遺留下來的馬褂;中間派在服裝問題上則選擇了改良主義。其中改良最成功的就是“旗袍”。本來旗袍是指旗人(不論男女)穿的袍服,但我們現(xiàn)在一般所說的旗袍,是指1920年代以后興起的新式女裝。這種新式女裝是在舊滿式女旗袍的基礎(chǔ)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緊身合體,并加大了服裝外露程度,充分顯露出女性的身體曲線美。新式旗袍最早在上海的女學(xué)生中開始流行,一時間穿新式旗袍成為新時代新女性的象征。到1930、1940年代,旗袍進(jìn)入全盛期,成為中國女性的標(biāo)準(zhǔn)服裝。當(dāng)年倡導(dǎo)剪辮的孫中山先生,卻在他的陵寢內(nèi)立著身著馬卦的雕像,他的夫人,宋慶齡女士則一生衷愛旗袍。只有利令智昏的袁世凱在八十一天的皇帝生涯中,根據(jù)漢式傳統(tǒng)服裝設(shè)計了寬衣大袖的皇帝服和大臣服。袁世凱的皇帝夢如曇花般消逝了,可悲的是,漢族傳統(tǒng)服飾也成了“封建殘余”被丟進(jìn)了的角落。革命黨人提倡的中山裝太為西化,沒有什么東方的特點,外國人也沒有把中山裝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來理解。而旗袍則東方風(fēng)味濃厚,得到了世界的承認(rèn),博得一個洋名“CHINA DRESS”,旗袍所用的小布扣也被稱為“CHINA BUTTON”。但大多數(shù)洋人并不知道所謂“CHINA DRESS”和“CHINA BUTTON”,與占中國人口 90%以上的主體民族漢族的民族傳統(tǒng)服飾――漢服,并沒有什么直接的血緣聯(lián)系,即不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更沒有華夏民族的文化蘊(yùn)涵。實際上,世界各國,對中國古代人的印象,大都是拖著辮子的滿清人打扮。偶爾翻看一日本人繪制的漫畫“水滸傳”,里面的北宋人居然有拖辮子的!更滑稽的是,越南人繪制的征氏姐妹“打敗”馬援漢軍的宣傳畫,其中的東漢官兵居然也拖辮子!亞洲國家尚且如此,歐美洋人自不必說!可怕的是,中國的傳媒還在拼命給國人強(qiáng)化這一印象,甚至許多少不更事的孩子,也把辮子當(dāng)成華夏民族的“專利”,如此數(shù)典忘祖、認(rèn)賊作父,自我丑化,淪為萬國諸邦之笑柄!

      相形之下,更讓炎黃子孫汗顏!漢服在中國本土消亡了,但卻在我們的鄰邦——東瀛日本落地開花。日本人的古代文化幾乎是全面仿照唐文化,日本在“飛鳥時期”(6世紀(jì)至710年)發(fā)生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 “大化改新”(635年),打開了全面向中國學(xué)習(xí)的大門,在之后約300年間,大量的“譴唐使”和東渡的僧侶、學(xué)者、工匠、技術(shù)人員,把中國的典章制度、儒道思想、佛教文化、生產(chǎn)技術(shù)、建筑、繪畫、雕塑、音樂、文學(xué)等大量傳入日本。日本的和服就是在引進(jìn)、吸取唐代漢式服裝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和服在世界上也一直被稱為“唐服”,雖略有更改,但和服仍然保留傳統(tǒng)漢式服裝的基本特點:上衣下裳相連、沒有衣領(lǐng)、右衽、衣袖寬大、用衣帶、不用衣扣。不過和服和標(biāo)準(zhǔn)的唐代漢服還是有些區(qū)別的,日本人的“唐服”和真正歷史上的唐代漢服比較起來,稍顯拘束、小氣,缺乏真正的唐服那種寬容、大氣、自信、傲岸的氣派,這也是環(huán)境使之然:島國之人畢竟沒有唐代中國人那種寬闊的胸襟與博大的胸懷。最具反諷意味的是,終生拖著辮子,以滿清忠臣自居的封建余孽辜弘銘,到東瀛,見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后,竟然流著眼淚感嘆: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國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實際上,自從滿清占據(jù)中國,日本對古典華夏的心理認(rèn)同就逐漸消退,乃至變成對現(xiàn)實清國的鄙夷與仇視。在滿清最興盛的時代,不斷有中國船到長崎,也不斷有一些遇見風(fēng)浪的船漂到日本的各個地方。之間常常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當(dāng)時的日本人明明知道中國漢族人對當(dāng)時辮發(fā)易服很在意,但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就要喜歡在衣服上面做文章,挑開已經(jīng)漸漸平復(fù)的舊時傷疤。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讀書人雖然對歷史上的中華文化有欽慕之意,但是對現(xiàn)實清國的存在卻相當(dāng)蔑視?!源蛐难劾飳M清有一種敵意,因此在記載了服色之后,他不忘記添上一句:“大清太祖皇帝自韃靼統(tǒng)一華夏,帝中國而制胡服,蓋是矣。”他們說,中國已經(jīng)榮光失盡,因為滿族人的入主中原,所以“今也,先王禮文冠裳之風(fēng)悉就掃蕩,辮發(fā)腥膻之俗已極淪溺。則彼土之風(fēng)俗尚實之不可問也”。  現(xiàn)在還留下不少當(dāng)年日本人好奇的繪畫,繪畫中的清國人都是“辮發(fā)胡服”,與史書記載中的華夏衣冠和他們想象中的中華人物,已經(jīng)大不相同,于是,他們特別仔細(xì)地詢問,并且用畫筆把他們的形象畫下來,不僅是獵奇,也借了這種外觀的描述,表達(dá)一種文化上的輕蔑。日本人的邏輯很有趣,一方面他們覺得中國衣冠已經(jīng)成了野蠻胡服,滿心地瞧不起,一方面要證明自己衣冠是文明傳統(tǒng),卻又還得證明自己穿的是正宗中華漢服。因為只有證明自己古代衣冠源自上古中華正宗,才能證明文明在日本而不在中國。所以,他們不斷在漂流人那里尋找自我證明。一個叫做關(guān)齡修的日本人,便拿了日本保存的深衣幅巾及東坡巾,告訴中國人說,這是“我邦上古深衣之式,一以禮經(jīng)為正。近世以來,或從司馬溫公、朱文公之說,乃是此物”。而且故意問中國人說,你們那里一定也有這樣的衣服吧?中國船員仔細(xì)看過后,只好尷尬地承認(rèn),這是“大明朝秀才之服式。今清廷衣冠俱以改制。前朝服式,既不敢留藏,是以我等見于演戲列朝服飾耳”。不僅是服色,在日本人看來,音樂也一樣有正、閏之分。他們追問中國船員,你們聽過朝廷的樂曲嗎?好面子的船員回答說,“細(xì)樂即唐時樂曲,但孔子祭即古樂”。但是,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他們覺得,既然中國現(xiàn)在被滿清統(tǒng)治,而滿清就是蠻夷,蠻夷奉行的文化,就一定不再是正宗的漢文化,音樂也一定是胡人樂曲。所以本田四明就追問,清廷的廟堂音樂究竟與古先王之樂有什么差異?盡管漢族船員一直堅持說“此刻祭祀與文王一般”,并引朱熹作證,說朱熹是宋朝大儒,四書的注釋都是他寫的,清國是尊朱熹的,所以朝廷的樂曲也一定是文王之樂。但是,這個叫本田四明的日本人卻反唇相譏地說:“不待足下之教。四書集注,不佞初讀之,疑禮學(xué)非孔子之意。已而廣涉諸家,未嘗知有謂古之樂猶存焉者矣。蓋貴邦今上,由賁(墳)典以新制清樂邪?”盡管中國船員仍然堅持“今清亦讀孔孟之書,達(dá)周公之禮,新制未之有也”,但是,本田四明還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貴幫之俗,剃頭發(fā),衣冠異古,此何得謂周公之禮?而新制未有之。足下之言,似有徑庭,如何?”在這種看上去義正辭嚴(yán)的話面前,中國船員只好以退為進(jìn),勉強(qiáng)遮掩應(yīng)答說:“仆粗以見識,自幼出外為商,其詩書禮樂無識矣,恕罪恕罪?!?/font>
      (葛兆光《漸行漸遠(yuǎn)——清代中葉朝鮮、日本與中國的陌生感》原載《書城》2004年第9期)除日本的和服,朝鮮、越南、流球(即今之日本沖繩)的民族服飾也受到漢服的影響。朝鮮、越南立國上千年來,在文化上,一直把中國當(dāng)成效法的模式,文化、典籍、服飾、發(fā)式都和中國相似。(朝鮮、越南上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其中,朝鮮古稱箕子朝鮮、衛(wèi)滿朝鮮,漢武帝元封二年,定為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唐高宗總章元年,置安東都護(hù)府,治地平壤。越南古稱交趾,秦始皇始設(shè)象郡,漢武帝元鼎五年,定為日南、九真、交趾三郡,漢末改稱交洲,唐初始稱安南,置安南都護(hù)府,治地河內(nèi);自秦至五代,一直是中國直屬郡縣,西元968年,丁部領(lǐng)建立丁朝,開始成為獨立的封建王朝,自稱“大瞿越國”。)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0--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2)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1--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3)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2--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4)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3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5)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4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6)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5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7)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6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8)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7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9) 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8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0)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59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1)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0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2)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1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3)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2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4)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3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5)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4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6)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5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7)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6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18)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7
漢民族服飾消亡簡史(完)http://www.impactinnov.com/r_56968
c:桌面/12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