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文字太抽象,不夠直觀,那么下面再看一些古代人物圖,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配色的技巧吧。
看上圖。
這張局部搗練圖里四個女子的衣服顏色各異,看上去卻并不顯突兀,反而很和諧。女子的衣服共有5種顏色,分別是楊妃色,水色,牙色,藍色 肉桂色,因為年代久遠,部分顏色可能失真,但還是可以看到,這幾種顏色,不論鮮艷淡雅,都是中間色。而每個女子身上的顏色都不超過三種。視覺效果沉靜而不失雅致。 再看這一幅(下圖)。清代畫家任熊的《瑤宮秋扇》。我想各位都注意到女子身上衣服的顏色早超過了四種,卻一點不顯突兀~呵呵。這就是主輔顏色搭配成功的典型了。半臂主色水色,上襦水紅,蔽膝石青。輔色很是豐富,深青,豆綠,石榴紅,然而運用得恰到好處。特別是石榴紅的扇柄與玉佩絳子,用量少卻奪目,給整體一種畫龍點睛之感。由此可見,用色多也有好看的時候,然而用得多而不當就不可以了。
(因為此畫為清人所作,形制上或有臆造成分,是以裙上布面是否“蔽膝”不太清楚,請教過同袍亦不敢斷定,暫以蔽膝代稱之。)
仇英的這幅《人物故事圖》也是一樣,里面人物通身顏色大多不超過四種。輔色也多用在領口,披帛,絳子等小面積地方,很本分地起著它們點綴的作用。忽然發(fā)現(xiàn),古人頗愛滟滟的紅色,光這幅圖里紅色就出現(xiàn)多達四五處。石青,深青,水色似乎也是古人常用的色彩,典雅而大氣。最喜右下角摘花女子的服飾,上身牙色,下裙石青,皆是穩(wěn)重老氣的色彩,偏偏一陣風過,吹露里面的裙——竟是是明媚張揚的石榴紅!可真讓我想起了張愛玲所形容張恨水筆下的女性“于老實天真中帶點誘惑性?!?
圖:
古畫看到這邊,下面該讓我們的主角漢服上場了。
隨著漢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接受,漢服商家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同袍們喜歡的漢服商家自然是各人各異了。別的我不敢妄加評論,就配色而言,我個人更喜歡明華堂與月到風來閣的風格。我瀏覽的商家并不是很多,因此視角有限,若有更好的歡迎筒子推薦。
先貼明華堂的服飾吧,盡管大家都很熟悉了。
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段話:
“最規(guī)范傳統(tǒng)的漢服出自鐘的明華堂。雖然鐘是標準的承明派,堅持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所以他只做明代的服裝,選擇是比較少,而且出新衣的速度比較慢,不過,我不得不承認,他和他的團隊是最認真的歷史復原者。他們的衣服都是參照傳世明裝而復原的,復原的還不只是形制,我和鐘聊過,他的衣服除了形制要求不出差錯外,連布料都是精挑細選,按照那個時代會有的材質(zhì)、花紋和習慣所做的,而且手工很好,每件衣服的細節(jié)都不怕推敲,內(nèi)外兩層結(jié)構(gòu)都可以清楚地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說到形制最嚴謹?shù)纳碳?,我依然認為是明華堂,在形制上無可挑剔。最近,明華堂正式在香港成立,致力于明代漢族的民間服飾的研究和復原,和宣和緙絲研制所共同復原布料紋樣用于重現(xiàn)明代漢服??梢哉f,其在面料工藝上是無與倫比的,復原的織金馬面裙,真的有步步生金的感覺。而且包裝非常精美,是禮服應有的待遇。不過對于明式漢服,尤其是女式襖裙,喜不喜歡就是見仁見智了,某些人可能覺得過于寬大。至于價格,肯定是不菲的,現(xiàn)在所知的幾套,都超過四千吧。不過,這種嚴謹復原的漢服,私以為已經(jīng)可以作為傳世之物了,即使價格貴點也是正常的”
第一次看到明華堂的服飾時堪稱震撼。就像上面這段話說的,這樣的漢服,已經(jīng)精美到可以作為傳世之物了。形制上堅持嚴謹與復原,已是可嘉,最難得的是明華堂在面料的選擇和顏色的搭配上的認真態(tài)度。很多商家在形制上也頗為用心,面料上卻有些潦草,更不用說配色了。當然,明華堂的服飾過于精致,拿到明朝都算上等,價格自然有點貴,對于我們窮學生或工薪一族而言,多少有些負擔不起。相比之下,更多人愿意購買檔次稍低然而也不失大方的其它商家產(chǎn)品。對此我只能希望,能夠出現(xiàn)價格相對低一點,而做工盡量朝明華堂靠攏的商家,以更好地保護發(fā)揚我們的精英文化與宮廷文化。
繼續(xù)貼圖說明。
張愛玲(又是張愛玲,呵呵)說,色調(diào)的調(diào)和,有兩種方法,“對照”與“和諧”。粗淺言之,對照是紅與綠,和諧則是綠與綠。明華堂的衣服很多都正好應了這兩種調(diào)和方法。這件襖裙便采用了和諧配色,襖用最清雅的傳統(tǒng)色豆綠,印滿淺色暗花,裙子則是紺碧色,整套衣服從上到下,由淺入深,層次分明,素雅沉靜。
看完了和諧的綠與綠,再觀賞一下對照的紅與綠。極其喜歡這幅照片給我的感覺,豆青色折枝葡萄紋絲綢披風,棗紅五谷豐登織金裙襕,豆青與棗紅的搭配,色彩分明而相得益彰。衣服的質(zhì)地紋飾更是沒話說,看著這樣的漢服,我似乎已經(jīng)穿越,身在明朝欣賞明代女子裙擺略地,蓮步珊珊的雍容姿態(tài)了。
沉穩(wěn)的石青。
華貴的靛藍。
嬌嫩清雅的海棠紅。
看了這么古畫新照,可以發(fā)現(xiàn)古人和明華堂都是很少用粉紅,粉藍,粉紫這些色彩的。所以這里我依舊要重復那句話:盡量避免用這些現(xiàn)代顏色,公主裙連衣裙用這些色彩是夢幻效果,襖裙襦裙用了就是噩夢效果了。
明華堂的服飾色彩特點是,華貴,沉靜,典雅,大氣。下面再看一下另一家配色比較出眾的月家漢服吧。
這里,依舊先引用一段話:
“最唯美的漢服,就是視覺沖擊最大的衣服,有驚艷的感覺的,從圖片上看,我覺得是月到風來閣。也許之前認識月到風來閣的朋友不是很多,她們也比較低調(diào),不過她們的衣服并不低調(diào),所以現(xiàn)在注意她們的人越來越多了。月家的衣服用色大膽,色彩的搭配明亮歡快,非常具有沖擊感,布料的花紋也很特別,可能不少人認為某些衣服有和風的感覺,但日本的服飾上風格不也是參照我華夏的嗎,究竟是誰有誰的風格,還真是說不清。月家的衣服最特別的就是她們的布料很多都是自己染色,自己手繪的,在市場上一般難以見到。今年推出的“春日宴”和“素月流天”兩個系列都非常吸引人,喜歡明亮大膽風格的不妨去看看。價格算是中檔,勝在特別?!?
同樣是以明式漢服為主。如果說明華堂的服飾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震撼的話,月家服飾給我的第一感覺則是驚艷了。相比明華堂配色中庸大氣,還原了明朝本色,月家服飾的配色可以說是在中庸本分的基礎上別出心裁,大膽發(fā)揮,真正將中國傳統(tǒng)色彩運用到了極致。 月家服飾幾乎件件運用素凈的中間色。清雅應該是月家服飾的特點了。這件襖裙,上身是嬌嫩的桃紅,下裙是淡雅的櫻草黃,簡單到只有兩種的色彩卻合成了異常唯美的效果。點睛之筆的是裙子上豆青色的兩道絲絳。掩映在櫻草黃之中,雅到極致而又頗顯少女羞澀般的嬌艷。
不喜歡中國紅的筒子,也許在這兩件衣服上能領略到中國紅的魅力了吧。同樣是簡單的兩個主色,白與紅,再加桃紅,湖藍,蒼青的輔色,經(jīng)過巧妙的搭配,傳統(tǒng)色彩竟綻放出時尚的美感。漢服的婉約典雅,色彩的明快活力,完美地融合。
因為色彩的飽和度都差不多,這幾款襖裙都是可以混搭的了。上圖的白色印花襖穿在這幅圖里照樣美麗清雅。而豆青的絳子配藕荷(藕荷色,差不多淡紫,但純度更低,有點偏灰)的裙子亦是同樣好看。
這套襖裙的搭配有點險啊,如若色彩在調(diào)和上出了偏差,就會出現(xiàn)“邪”的效果了。上身是鮮妍明媚的石榴紅,極其張揚,下裙顏色如果再輕浮一點,就壓不住陣腳,要把人淹沒在顏色里了。不得不說月家在配色上很有造詣,下裙所采用的松花色(淺黃綠),既壓住了陣腳,使色彩趨于平衡,紅配綠的搭配,也給視覺帶來一種可喜的刺激性。還記得紅樓夢里的鶯兒怎么說的?“松花配桃紅,方是淡雅之中帶點嬌艷”而月家則大膽地用松花配石榴紅,將傳統(tǒng)顏色用得靈活生動。
可惜的是愛用傳統(tǒng)顏色的商家實在太少了。即便是重回漢唐這樣的商家也不能免俗地用粉紅與白的搭配?,F(xiàn)代顏色并非不好看,而是真的不適合漢服。貼出來看一下效果便知道了。
因為不會打馬賽克,只能對商家說句對不起了,我沒有惡意,只是想借用幾張圖說明一下。
這件衣服顏色還是很素淡的,可是多少缺了一點內(nèi)涵與雅致。還是那句話,大面積的白色盡量少用,白色是最簡單的顏色,可也是最難穿出古韻的顏色,除非走飄逸路線,選好一點的面料,穿一身沒有雜質(zhì)的白,(就像小龍女或花無缺那樣)。否則盡量不要嘗試。非要白色的話,乳白,牙色都可以代替并達到更好的效果。白色作為主色的另一個不便就是使得衣緣配色很不方便,說到這衣緣,雖然寬大,顏色上卻只能作點綴作用。而因為主色是單調(diào)的白色,要使服飾美麗,衣緣就很不幸地要成為顏色的犧牲品了。于是,華麗麗的粉紅,粉藍便競相出場。而人們的眼球里,也只剩下了黯淡的白和刺眼的粉紅粉藍,大失漢服的古樸韻味。這一點,希望筒子們和商家能注意。
這件曲裾的配色原理跟上件倒是相仿,效果卻好得多。主要是因為運用了傳統(tǒng)色彩,主色淡紅,衣緣是熱烈的中國紅,而紅上又織了金色的傳統(tǒng)圖案云紋,便平添了一份高貴。效果還是可以的。不過主色清淡,衣緣花哨的搭配我還是不大推薦。那有人要問怎樣搭配才最好?這個,還是問問我們的古人吧。
古人的配色。
朱紅主色,牙色衣緣。
<
茶黃主色,牙色衣緣。
<
總結(jié):傳統(tǒng)色當然是最適用的色彩,衣緣的顏色,深也好淺也好,起的都只能是點綴與襯托作用,因此定要素雅,避免花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