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6日,咸陽淳化縣,魚車村一戶村民在自家的地坑院內(nèi)提水準(zhǔn)備洗衣服。
她家的院落就就是典型的地坑院,“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煙。車馬從頂過,只聞雞犬不見人”就是形容地坑院生活的。
據(jù)老人介紹,他們家的院子至少已經(jīng)有5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在住著依然是冬暖夏涼,唯一不便的就是上廁所得回到地面。
171140mc5rfa6ayrlldtdp.jpg (192.82 KB, 下載次數(shù): 11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淳化地處渭北,這里水深土厚,古時就有先民在此穴居生活。
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演變,地洞式居所成為歷史,代之而來的是“冬暖夏涼”的地坑院。
所謂地坑院,乃在平地開挖方形地坑,再在四面崖壁上挖掘窯洞,成型后類似于北京的四合院,以窯洞孔數(shù)多寡可分為“六合頭”、“八合頭”、“十合頭”、“十二合頭”等不同大小的地坑院,以滿足家庭和家族的居住需要。時光荏苒,如今的地坑院也越來越少,很多原來地坑院的居民已經(jīng)搬到了地面居住。
171142kjg5jdgndpfp2y7d.jpg (186.33 KB, 下載次數(shù): 11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如今一會村民仍然居住在地坑院。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前,要想修造地坑院,先得申請宅基地,等宅基地批下來,再找陰陽先生看好風(fēng)水,用羅盤定好位置,在地面上畫一個邊長數(shù)丈的正方形,擇好吉日,安了土神,便開始用镢頭、鐵锨、籠筐、轆轤等原始工具,以人挖肩挑、走馬蹬路、轆轤絞等方式,掘出一個三丈多深的正方形土坑,然后在四周崖壁上鑿?fù)诟G洞。
171141oha1dag6l0qwhdy0.jpg (167.24 KB, 下載次數(shù): 11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地坑院里的廚房。一般情況下,還在南邊的墻壁上鑿出一個斜長坡的洞子,直通原面,作為進出的通道,之后在院子中央打一口滲窖,再請窯匠對窯洞精修一番,在門洞口蓋一個標(biāo)志性的門樓,這樣地坑院的土方活就算基本完成了。
171141sq1dpmmwxgt4c43f.jpg (86.26 KB, 下載次數(shù): 11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居民用轆轤在滲井中提水準(zhǔn)備洗衣服。土方活需要很多的勞力,一般幾家人合作,多在農(nóng)閑時間,有時一干就是一年多時間。而剩余的“細(xì)發(fā)活”,一般由男主人領(lǐng)著一家老小來完成。當(dāng)新鑿的窯洞經(jīng)過幾個月的風(fēng)吹日曬后,徹底干透,主人便用麥草泥將窯洞內(nèi)外抹上一遍,然后再上一層麥穎殼泥抹平抹光,晾干了,窯內(nèi)外亮錚錚的,特別舒暢。再用土坯壘起窯肩子,頂端留只小小的透氣孔,安上門窗,這樣地坑院看起來就有模有樣了。
171141e8172ohqzxj6q226.jpg (168.25 KB, 下載次數(shù): 11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如今依然生活在地坑院里的居民。
171140z6bgi3ktqz0n6634.jpg (127.05 KB, 下載次數(shù): 11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煙。車馬從頂過,只聞雞犬不見人”形容地坑院太形象不過了。
171141i5xcyjoql5lydzcj.jpg (162.84 KB, 下載次數(shù): 11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地坑院的窯洞里冬暖夏涼。當(dāng)?shù)鼐用褚蚕M懈嗟厝藖韰⒂^他們的地坑院,體驗鄉(xiāng)村民俗,品嘗鄉(xiāng)村水果,體驗天然氧吧。
171140bpp39h5xgy0p30gw.jpg (150.92 KB, 下載次數(shù): 11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7 17:11 上傳
地坑院里仰望天空。地坑院是記錄渭北農(nóng)人生產(chǎn)生活的活化石,積淀著幾千年以來的民俗文化,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鄉(xiāng)民們在窯洞里生生不息,隨著農(nóng)村“三告別”、“移民搬遷”等惠民政策的落實,人們已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樓房,而有的地坑院已復(fù)墾為耕地,窯洞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少的地坑院更顯珍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