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于中山街上的一家面食店的招牌。咱咸陽人都知道,這字只能用咸陽方言讀“biang(第二聲)biang面”。
Biang biang面是咱咸陽的特色美味面食,這段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的組合,概括了biang biang面的產(chǎn)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藝要領(lǐng),原料、調(diào)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氣質(zhì),心底寬長,有棱有角,大苦大樂的爽快精神,也引出了咸陽人為之自豪的飲食文化。陜西八大怪中“面條像褲帶”說得就是這Biang biang面。全稱應(yīng)該叫“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在《現(xiàn)代漢語字典》里沒有收藏,據(jù)說在《康熙大字典》上可以查到。那個(gè)字咱們都知道咋念,可真正能寫出來的卻不多。當(dāng)年下鄉(xiāng)時(shí),老周曾聽過一個(gè)民謠,說得就是這個(gè)字的寫法:
170239p8cew6ec277mpxd4.jpg (3.7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1-12 17:02 上傳
一點(diǎn)沖破天, 黃河兩頭彎;
八字大張口,
言字往里走,
左一扭,右一扭,
東一長,西一長,
中間加個(gè)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
關(guān)公拿刀斬豺狼,
坐個(gè)車車回咸陽。
一個(gè)
521c0098453af668b78323_副本.jpg (3.7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1-12 17:11 上傳
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態(tài)炎涼。 在歷史上,biangbiang面的正宗叫法應(yīng)該是:
“油潑辣子渭水biangbiang”
據(j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載:“渭水出鳥鼠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陰北。”歷史上的渭河流域氣候溫潤,水草豐茂、沃野千里,被人們譽(yù)為“天府之國”。那時(shí)的渭河支流充沛,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鳥飛魚翔,充滿著詩意情懷。秦時(shí)人們就“引渭灌都”,咸陽古渡幾千年更是著名的“關(guān)中八景”之一。
那時(shí)渭水雖不清澈但卻十分干凈,人們直接從河里取水,稍做沉淀后用于和面飲用,于是就產(chǎn)生了一種叫做“渭水biang biang”的面食。據(jù)說用渭河水做成的面條既薄又韌,既寬且長,美味可口,而且易于消化,耐勞耐饑,老少皆宜。這種用渭河水做成的面條生不變硬,熟不粘連,久放也不變質(zhì)走味。
后來,因?yàn)槲覀冎琅c不知道的各種原因,人們逐漸改用井水做飯,渭水已不那么干凈了,但biangbiang面的做法卻一直傳了下來,成為咸陽人的最愛,并演變成今天的““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了。
這個(gè)字的來源似乎沒有文字記載。但從民謠可以看出,至少來源于秦代,而秦代以咸陽作為國都距今已經(jīng)2360多年了。一個(gè)筆劃繁多,寫起來不簡單的字,折射出秦人的憨厚與智慧,反映出咸陽這座千年帝都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和民俗內(nèi)涵。
“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 嘿嘿,咱喋的不是一碗面,而是一分秦人情結(jié),一種秦川文化,一段秦都?xì)v史……
u=3393379948,2170984598&fm=23&gp=0_副本.jpg (93.7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1-12 17:13 上傳
u=38966514,1417719301&fm=23&gp=0_副本.jpg (111.94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1-12 17:13 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