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人社會”,有交集才有相處,有相處才有感情發(fā)生。你想談一段戀愛,首先要在同學、同事、鄰居里搜索一遍,可你的圈子永遠比你所需要的要小。 從“熟人社會”過渡到“陌生人社會”,新興的各種社交媒體提供了最佳的“陌生人社會”社交解決方案。你依然需要一遍遍搜索、刷新——但只要盯牢手機、平板、電腦就好了。不只是擴大交際圈這么簡單,它殺死你的寂寞,填充你的垃圾時間,并讓你得到大量似是而非的新資訊。它免費、快速、隨時隨地、聲情并茂,讓你的虛擬交際圈遠勝于你的實際生活。最重要的是,它為內(nèi)向的你打開了外向的窗,為外向的你打開了狂野的門,奔向陌生的美麗新世界。
你幾乎就要相信艷遇近在咫尺,愛情唾手可得,而婚姻擁有無數(shù)的選擇項,你手上的個人通信終端,通過裝載的一個個微小的軟件,變成了情與欲的導航儀。 這貌似社交的進化。人們表達情與欲的方式變了,更簡便卻不單純,更快速卻不持久,更私人卻不私密,靈更少肉更多。兩性關系進入了微性時代,福禍難判。 工具不是邪惡的,它們看到了用戶需求,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以前我們也有虛擬方式談論兩性關系,比如電臺情感熱線,但大都談感情,不談性。多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性情DJ,這個終端是由你自己掌握的,你選擇聽眾,選擇表達的內(nèi)容,隨時決定開始還是暫停。當你厭倦了,就讓手機進入勿擾模式。軟件也提供一系列貼心服務,可以拉黑、舉報、隱身、靜音,一切全在你的掌握之中。 工具不是邪惡的,它們看到了用戶需求,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對性,大家真的缺乏了解和表達的渠道。 美國“離婚在線”(Divorce Online)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該公司所處理的五分之一的離婚協(xié)議書都提到了Facebook。但這并不能解讀為Facebook推高了美國的離婚率,實情是,想逃離婚姻的美國人找到了一個好用的工具。 不過,工具是機械的,它只能提供近似你要求的選擇。在麗江打開陌陌,你所能搜索到的數(shù)百個女孩都是差不多類型的文藝女青年,還需要你細心從中找到自己的“菜”。而關于艷遇小區(qū)鄰居的想法是這樣幻滅的——你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0.28公里處各種硬件條件都符合的帥哥,仔細辨認卻發(fā)現(xiàn)是上回跟你搶車位的那個人。 微性時代的問題在于,我們關于愛情的一切想象,都是商業(yè)社會教給我們的。你從電視劇知道撞車可能引發(fā)一見鐘情,但現(xiàn)實中肇事逃逸的例子似乎也很多;你看過青蛙變王子的故事,現(xiàn)實生活中的青蛙卻經(jīng)常成為婚托、酒托、賓館托的獵物。除了用手機去尋找貌似合適的人,我們不知道還能做什么,就算找到了貌似合適的人,下一步又該怎么辦? “我一生中遇到過成千上萬個身體,并對其中的數(shù)百個產(chǎn)生欲望,但我真正愛上的只有一個?!绷_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寫道。每個人的欲望都是特殊的,不管工具如何變化,人們追求的東西是不會變的。 獨自搖搖手機,可以搖出炮友,愛情卻是面對面相處出來的。 微性里的“性”,意義越來越微不足道,不再與婚姻、道德、責任這些概念攪和在一起。 所謂微性,可從三個方面解讀。 第一,微性基于社交媒體,是一種淺嘗輒止的新型關系。盡量少的語言,盡量短的時間,只進行最淺表的交流,所建立的關系也只是蜻蜓點水,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終止。 社交媒體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發(fā)生興趣首先是因為一張指甲蓋大的頭像(男的坐車里、女的45度角最常見),然后是一兩句話的自我介紹。QQ剛興起的年代,人們還會談論網(wǎng)友見光死的故事,可是在社交媒體促成的相見里,對方的樣貌身份是否對版已經(jīng)沒那么重要了,反正很多人不是奔著戀愛去的對不對?有人上陌陌就專為欣賞女孩頭像,因為“基本都化妝,都挺漂亮的”。 第二,微性里的“性”,意義越來越微不足道,不再與婚姻、道德、責任這些概念攪合在一起。你可以認為人心不古,也可以將這理解為一種解脫。一切都是從一個人手里的手機直接到達對方的手機,使得這段關系理論上只與兩個人有關。 這是社交媒體對兩性關系影響最深的一點。要知道在以前,性曾是很嚴肅、很嚴重的事,那么多男孩女孩糾結(jié)于處女膜,那么猛烈的對小三的窮追猛打都是例證。過去,不被社會認可的性觀念、性關系是可恥的,甚至僅僅是包里裝著一張毛片在街上被警察逮住了,都可能導致一個人前途盡毀。但是如今,除非被人肉,性是你個人的事。 第三,微性是無孔不入的,它不僅存在于兩性關系中,也被拿來作為公共談資、營銷手段等。 網(wǎng)上的男人花樣百出,千言萬語化做一句話:“姑娘,我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啊!” 香港28歲通渠工人利用微信結(jié)識、強奸、威脅少女;徐州23歲男青年通過微信騙走女網(wǎng)友黃金首飾;江蘇宿遷27歲男青年通過微信引誘、強奸單身女孩……這類侵害案表明,微信和陌陌的使用者年齡大都不超過28歲,與其說青睞微性的是屌絲,不如說是年輕族群。 微信和陌陌上的陌生人,芳齡超過三十的,如果男的不是裝備炫目、女的不是姿容艷麗,很少有人感興趣??纯粗車哪吧?,九成是長劉?;蛘唢w機頭的年輕人和大眼嘟嘴的美少女,這是屬于他們的社交方式,微信或陌陌約會,是85后一代才懂得充分利用的生活方式。 是不是屬于這個族群,看你使用微信或陌陌的方式就知道了,一天到晚把手機屁股對著嘴邊聊語音的才是達人,那些只打字不說話的,肯定還不習慣這么快捷的人際關系。 雖然很多年長的人也在使用微信,但是他們最大的樂趣似乎是把微信當微博使,在朋友圈里不斷發(fā)布各種見聞。因為不是奔著陌生人去的,而是為了聯(lián)絡跟手機通訊錄和QQ關聯(lián)的那些好友,他們可能壓根就不會搖,即使搖了,他們也不懂如何跟青少年社交。 微性時代的兩性關系,更簡便了,卻并不單純,頭像上年輕的面孔和他們親手寫下的自白是對微性最好的注腳。 “本人已有老婆,陌生女人勿擾”,寫著這樣簽名的男人是特別需要在另一半盯人防守的情況下還有猛女來擾;“敢不敢和我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男人在使用激將法;“失戀,好想找人說話”,他年方十九,你夠年輕嗎?微信、陌陌上的男人花樣百出,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姑娘,我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啊!” 相比起來,女孩們在微信或者陌陌上的感受要好很多,只要頭像可人,就會有人說喜歡你,求交往,滿足你的虛榮心,使你飄飄然。但是要動真格的,女孩又謹慎現(xiàn)實得多,又回到征婚的老路上。“幾乎不回的,不用M我”,她的潛臺詞是見到合適的對象才回;“蕙質(zhì)蘭心(無真實頭像不聊)”,她告訴你一句空話,卻要你回報真相;“沒錢沒車勿擾!”,這是真心話,但住別墅開寶馬的就是好人嗎?微信、陌陌上的女孩要的都差不多,迷惘也相似:“是你有問題,還是我要求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