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戶從未簽到
五級
衣冠之美禮儀之大,在于華夏
- 積分
- 1029

|
一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會有人出來指責我違反了原則,在提倡漢服的同時貶低其他的服飾了。所以,首先我要闡明一下我認為我有權品評旗袍的原因。
第一,我沒有批評旗袍不好看,只是說它不適合做國家禮服。作為滿文化的民族服飾我無權貶低它,但現(xiàn)在是把它提升到了一個國家服飾的高度,我想我做為一名中國人,是有資格對“自己的衣服”進行品評的。
第二,當以前有人說,因為旗袍作為少數(shù)民族滿族的服飾,無法代表全體中國的時候,就會有人說旗袍不是滿族的,是漢族對其進行了設計,是漢族的東西,所以有資格代表中國。那么,我想我做為漢族,更有資格對自己民族該穿什么發(fā)表意見。如果這時又承認了它是滿族的衣服的話,那么本身就說明了旗袍沒有資格做華服。 如果又想旗袍做華服,又要以尊重其他民族服飾的理由不許別人對它評論,那么這“旗”字不如改作“騎”,騎在滿漢中間的墻上,哪邊有利往哪倒。 所以,或是尊重我評論它的權利,或是直接承認旗袍做不了華服。
在這篇文章中,我不想說什么民族精神,服裝歷史等的大道理,我只想從直觀感性的審美角度出發(fā)說明旗袍為什么沒有資格做中國的國家禮服。
國家禮服,無疑應該是一個國家最正式,最莊重,最華貴的服飾,那么何以論定一款服飾是不是正式,莊重,華貴呢?這當然是源自我們的心理感覺。我們對于服裝的心理感覺是由于服裝的樣式,尺度,色彩,紋路,質感……等等外在屬性通過到人的感官傳達到大腦而形成的。因為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在人的心理中,每種服裝都有它一定的“重量”,或者說是“分量”,當這種“心理重量”到達一定數(shù)值時,我們才會覺得這款服裝“夠分量”去做禮服。 我不是服裝專業(yè)的,我只從我個人的心理感覺來分析一下,這種心理上的重量產生的規(guī)律。這是我個人的感覺,如果有人跟我的感覺不同,也是可能的,盡可以反駁。但我想,人的心理基于生理,生理結構的類似決定了心理活動也具有相似的規(guī)律,雖然審美各有不同,但大體方向是一致的。
首先從顏色來講,我覺得越深的顏色,在人的心中分量越“重”,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有很多朋友非常推崇秦漢時期以黑紅為主調的禮服的原因,因為以此為主調的服裝確實給人一種肅穆,莊重之感。當然歷朝禮服還有很多別的顏色,但大體在黑、紅、紫、金等分量比較重的顏色范圍之內。但我認為,現(xiàn)代的禮服可以不局限于這些“重量”顏色中,可以選用較為亮麗的淺色。因為,服裝的“重量”是各種屬性綜合作用的結果,顏色并不是一個主要的重量產生來源。如果其他方面“夠分量”,也是可以的。
第二,從花紋來說,紋理越繁復華麗,感覺越重。所以皇帝和皇后還有王公貴胄大臣等的禮服,都是繡著非常繁復華麗的花紋,一方面是裝飾,一方面確實華麗的衣服會讓觀者自慚形穢,從而在心理上不由自主地對其仰視。當然,我說的繁復華麗不等于艷俗,太俗的花色,反而會更讓人覺得輕飄。
第三,禮服的層次。層次越多,給人感覺越有分量——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禮服一定要有一定的“厚度”, 所謂的厚度,不單是說衣服單純有多厚——那樣的話,棉襖最能做禮服了。而是指衣服豐富的層次帶給人的心理感覺,是隆重的,正式的,嚴肅的,莊重的。歷朝禮服皆是重重疊疊數(shù)層套穿,那不是繁瑣,而是要給人一種“盛裝”之感。所謂的“盛裝”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繁”,才能顯出“盛”字。這里的層次不單指從里到外的層數(shù),也可以指從上到下的層次。如果沒有足夠的層次,也必須有足夠的衣紋,也就是皺褶,雖是單層的衣服,如果有足夠的皺褶,也會在體量上給人以層次豐富之感。
4e59b0de1ce55e02cdbf1a76.jpg (181 KB, 下載次數(shù):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8-10 02:35 上傳
看看現(xiàn)在的和服,韓服,到歐洲的民族服飾,或者是現(xiàn)代的西裝,哪個不是層次豐富?西裝雖然相對簡單,但如果里面沒有襯衣和領帶兩層,會給人正式之感么? 反觀旗袍,無論用多昂貴的絲綢,用多繁復的色彩,終究是前后薄薄的兩片,既無上下的層次,也無里外的層次,更無皺褶。這樣的服飾,再怎么設計,給人的感覺仍是輕飄飄。旗袍永遠不能給人以“盛裝”之感,無論再怎么豐富它,它的剪裁注定了它的輕飄。想把旗袍變成中國隆重的禮服,就如要試圖對挎籃背心加以豐富和發(fā)展,讓它變得與西裝同樣嚴肅正式一樣,是根本不可能的。
![]() ![]()
也許有人要說,禮服未必要給人以重量之感,未必要層次豐富,像很多非洲國家民族服裝還是獸皮草裙呢!難道不是人家的禮服么?但我要說,我們中國不是非洲尚未開化之地,我們具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深不可測的文化積淀,我們曾是世界上有名的禮儀之邦,衣冠大國。中國的禮服必須顯示出我巍巍中華的磅礴氣度,絕代風華。日韓不過是沾染了中華文明的數(shù)點甘露,如今他們的禮儀服飾、文化傳統(tǒng)卻顯得比我們深厚得多,這不是極大的諷刺么?其實不是他們深厚了,是我們淺薄了。
有人說旗袍是公認的體現(xiàn)了東方女性神韻的服裝,我不同意。東方女性的美,向來在于含蓄溫婉,端莊典雅。不知何時,這神韻變作了曲線畢露出的妖嬈,變作了玉腿掩映間的輕佻?每每看到旗袍與他國傳統(tǒng)服裝并列展示的時候,我就覺得自慚形穢??戳四瞧许n禮儀風采大賽的帖子真是讓我無地自容,這就是我中華的禮儀風采??
http://post.baidu.com/f?z=489230 ... %B7%FE&pn=0
我并非說旗袍不美,但它薄薄的兩片,承載不起深厚的中華文明,體現(xiàn)不出高雅的中華氣度。我同意旗袍作為日常穿著——這個別人本也無權干涉,但是,要它作為禮服,乃至國家的禮服,尤其是我們這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的禮服,還是那兩個字:不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