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屬分類: 論壇 市民交流

本版主題: 46184

今日更新: 0

投訴爆料、建言獻策、城市建設、交通發(fā)展、經濟文化、求助互助、咸陽論壇。
發(fā)布新主題

云南昭通爆發(fā)6.5級地震 地震震后應如何應急

0 / 8423
     

該用戶從未簽到

1033

主題

1282

回帖

5073

積分

六級

積分
5073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8-5 11:45: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fā)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截至4日7時,地震已造成391人遇難,其中昭通魯甸縣302人,昭陽區(qū)1人;巧家縣66人;曲靖市會澤縣12人,目前各方的救援行動在持續(xù)當中。地震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萬一地震發(fā)生了,我們應該要采取哪些應急手段來應對呢?在此家庭醫(yī)生在線綜合以下應急手段供大家參考。

    地震以后該如何自救?用濕毛巾等掩住鼻子

    在地震發(fā)生后,我們應如何自救,以下是自救時的法則建議

    1、盡量找一些毛巾、衣物或者其他布料,將它們弄濕,掩住自己的口鼻處,包住頭部,防止吸入灰塵引發(fā)窒息,也防止東西砸傷頭部。

    2、盡量保持自己的手腳活動,清理壓到身上的物件和塵土。

    3、觀察周圍是否有物件能夠藏身躲避,或者挪動身邊的東西支撐起上方的物件,以免它倒塌,同時擴大身邊的活動空間,多一些空氣。

    4、如果是與其他人一起被壓埋在一個地方,那么要互相鼓勵,互相說話吸引注意力,千萬不可都放松。

    5、努力尋找和打開通道,設法朝著有光的方向和寬敞的方向移動。

    6、一時之間找不到辦法脫離困境的,一定要保存體力,不能隨意浪費力氣,盡量尋找水和一些生活代用品,為自己爭取延長生存的時間,等待救援。

    7、因為被掩埋或者被困在某一個密閉環(huán)境中,所以光是喊救命有可能無法讓外面的人注意到,所在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利用其他的方式來向外界傳達呼救信息,比如用硬物敲打墻壁,敲打水管等等。

    遭遇地震時 身處高樓者不可跳樓逃生

    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后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fā)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北京地區(qū)居民樓房應具有抵御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fā)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fā)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絡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采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墻的位置有利于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wèi)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wèi)生間處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墻為薄板墻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鉆進柜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鉆進去后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于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筑物的內側位置,盡量靠近外墻,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盡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系,除用手機聯系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打開手電筒。

    地震震后互救原則:先救近處的人

    地震專家建議,在互助救治時,首先先救近處的人。不論家人、鄰居,還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處有人被埋就要先救他們,舍近求遠,跑很多的路,往往錯過救人的時機,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其次先救青壯年和醫(yī)生等專業(yè)人員,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救災中發(fā)揮更大更好的作用。再次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以加快救人速度,盡快擴大救人隊伍。

    另外,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大地震時,豐南縣一名婦女,每救一個人時,先把其頭露出,使之能呼吸,立刻轉救下一個,結果,她一個人在很短時間內救治了12個人。扒挖接近被埋壓人時,不可使用利器;扒挖時要注意分清哪些是支撐物,哪些是一般的埋壓物,不可破壞原有的支撐條件,對人員造成新的傷害。扒挖時應盡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還可先將水、食物或藥品送入以增強其生命力;扒挖過程中灰塵太大時,可噴水降塵,以免被救人員窒息。對難以扒挖者,可作一個記號,以利專業(yè)救助人員施救。

志愿者入災區(qū)救援原則:只幫忙不添亂

    志愿者的擁抱的確是受災群眾渴望的最溫暖的慰藉之一,志愿精神更是遭受陣痛的山谷間不倒的旗幟。但在救援最為緊迫的時刻,志愿者首先應該考慮到災區(qū)的實際情況,需本著“幫忙不添亂”的理念開展志愿工作。如何開展科學、有效、合理的志愿工作,避免空有一腔熱血、得不償失的添亂,是志愿者前往災區(qū)前首要思量清楚的問題。

    志愿者需要明確一個前提——志愿工作并非只能在受災一線開展。地震發(fā)生后,隨著傷員的增加,雅安血庫告急,全國各地血液中心紛紛發(fā)出倡議,號召民眾為災區(qū)傷員獻血,并啟動重大災難血液儲備應急預案,開放多個獻血點,延長工作時間接受獻血;成都成雅高速入口處,一些年輕人舉著醒目的牌子號召社會車輛不要占用生命通道,呼吁繞行。此刻,沒有身處災區(qū)的獻血者、義務加班的血液中心工作人員、舉牌子的年輕人,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各自的志愿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志愿工作需要貫穿抗震救災、災后重建工作的始終,不是心血來潮之事。相比短期的抗震救災來說,災后重建才是長期的命題。震后3至5年是心理援助成敗關鍵期,尤為需要長駐的志愿者和專家。

    地震應急欄目附注

    志愿者救援不妨學習日本

    阪神地震發(fā)生的1995年在日本被稱作“志愿者元年”,由于一些志愿者僅憑個人熱情奔赴災區(qū)、組織無序,造成各受災地區(qū)志愿者人數不均衡,信息不暢通,甚至出現志愿者救人不成反需救的情況。為了防止類似的混亂局面再次發(fā)生,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管理部門、建立志愿者提前登記制度、建立志愿者保險制度、建立嚴格的監(jiān)控制度等等。志愿者會被分編成小組,在小組負責人的帶領下統(tǒng)一前往指定地點救援。負責人會向志愿者總部匯報救援情況,總部則會根據這些反饋調整工作安排。救援結束后,小組負責人向總部匯報情況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在如此有序的管理下,志愿者才得以成為救災的重要力量。

    《看天下》雜志前執(zhí)行主編,現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先生曾在2011年4月16日,也就是日本海嘯地震過后一個月,和朋友去了趟日本災區(qū),親歷了日本人的災后重建。他發(fā)現,即使在災難打擊最嚴重的地方,日本人對衛(wèi)生也毫不含糊。日本志愿者組織在全國建立志愿者接待中心,并形成了聯系機制,讓志愿者參與變成了有組織的活動……2011年4月18號上午,他們經歷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動,竟然是幫災民“泡腳”。在“泡腳志愿者”培訓會上,講師告訴大家:“大部分災民一個月都洗不了一次澡,你們給他們泡腳,對他們來說是次享受,能讓他們放松。而且肌膚接觸最容易讓陌生人之間產生信任,只要信任你們,就會告訴你他們需要什么,你們晚上回來再把這些告訴班長,班長匯總后告訴組長,組長匯總后告訴給組織者,組織者匯總后告訴志愿者中心,志愿者中心再根據這些需要安排新志愿者……”

    志愿者做的這一切,除了為了災民舒服外,還要帶回災民的需求。當地朋友說,日本很少有異性按摩。但這次給災民泡腳,卻要異性服務異性,目的是要讓被服務的人舒服,舒服就能講真心話。培訓結束后:近百個互不認識的男女,迅速組成三個組,幾分鐘內產生組長,每個組又迅速分成幾個班,然后產生班長。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個小時,看起來一盤散沙的人們,便高度低組織化了。

    通過“泡腳”了解災民需求,也是阪神地震中的教訓。志愿者木村奈奈惠曾經歷過那次地震:“當時沒有泡腳手段,大家在避難所找閑人收集信息,可災區(qū)的閑人都是小孩,根本收集不到有價值的信息,都是些‘我要回家’、‘我想要我的住房’、‘我想要我的親人’……我們根本滿足不了。但有了足浴之后,人和人距離很快拉近,邊享受服務邊說心里話,真沒想到足浴有這么大作用?!?/font>


爺簽的不是到,是寂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