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屬分類: 論壇 市民交流

本版主題: 46177

今日更新: 0

投訴爆料、建言獻策、城市建設(shè)、交通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求助互助、咸陽論壇。
發(fā)布新主題

為什么高評分【白鹿原】收視率卻遠不及【歡樂頌】?

0 / 14699

該用戶從未簽到

64

主題

286

回帖

478

積分

三級

積分
478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7-5-25 18:53:1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0「白鹿原」收視比5.2「歡樂頌」差太正常了

當《歡樂頌》“質(zhì)量低下”,卻又收視爆棚的同時,有一部劇正在悄然衰落。
這部劇立項16年,幾經(jīng)轉(zhuǎn)折,耗資3億。
它的口碑、尺度之大,比《人民的名義》有過之而無不及。
或許是因為它沒有去追逐熱點,迎合時代,它的收視份額,讓人心生悲涼。
但,正如它的原著作者,陳忠實所說:
給大家傳達一件事,那就是傳承我們民族偉大優(yōu)秀的品質(zhì)。在極端仇視文化與極端崇拜物質(zhì)之后的年代,在集體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這樣一部作品——《白鹿原》

我們需要《白鹿原》這樣的“IP劇”。
當太多的投機者,用“IP”的話題和流量,去包裹餿掉的故事、表演和制作的時候。
《白鹿原》把“IP”當成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當成“傳承我們民族偉大優(yōu)秀的品質(zhì)”的接力棒。
此劇的藝術(shù)總監(jiān),同時也是男主角的張嘉譯說——
“這是從小看到大的作品,我把它當‘神品’一樣供著。”
“在《白鹿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近靠近再靠近?!?br />
在停播又復播之后,這部85集的大劇已經(jīng)顯出了小半部分真容。
是時候來認真評判,劇版《白鹿原》手里的這根“接力棒”,究竟有沒有傳好。
改動太大。
《白鹿原》的原著,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高峰。它很大的一個特點是,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納入了諸多中國傳統(tǒng)的民俗風情。
比如,白嘉軒一生娶過七個老婆,前六個都死了。
死因,是“風水”和“鬧鬼”所致。
你說是民俗也好,迷信也罷。但不可否認,原著中的這一情節(jié),著實描畫出了中國農(nóng)村的一種文化風貌。

電影《美姐》中的“跳大神”段落,也高度還原了這一風貌。
可在劇中,“迷信”情節(jié)卻被跳過,或者“加以改編”。
死媳婦鬧鬼的事,被六座墓碑粗略概過。
娶了六個媳婦
娶一個走一個
連個后都不給我留下

后來,白嘉軒尋到一塊地。
朱先生告訴他,這是被白鹿踏過的“圣地”——
祖祖輩輩傳說中的白鹿
給咱鄉(xiāng)民帶來平安福氣的白鹿
白鹿所過之處
萬木繁榮 禾苗茁壯
五谷豐登 六畜興旺 萬家樂康
這就是征兆?。?br />
在原著中,白嘉軒換下了這塊圣地,請來陰陽先生加以印證,又將祖墳遷置于此。
果然,白家的命途開始好轉(zhuǎn),第七個老婆沒死,而后財源滾滾、子女興旺。
可是電視劇,卻帶我們“走近科學”。
朱先生后來告訴白嘉軒,白鹿傳說是在“逗他玩”,這塊地真正的價值,只在于下面有水。

這就好像,你看國產(chǎn)恐怖片時,一路上跟著主角心驚膽顫,到影片最后,主角向你證實:本片無鬼,都是精神病,逗你玩兒呢。
科學,當然值得提倡??扇绻行≌f都必須遵循科學原理,那么一半以上的名著都要從世界消失吧。
當然,這多半是編劇為了過審,不得不做的閹割。
除此之外,或許是擔心主角形象不夠正面,編劇在不斷地“找補”。
比如原著中,白嘉軒用錢、糧換媳婦,這在當時的價值觀中是被允許的,是“天經(jīng)地義”的。
而在劇中,為了維護白嘉軒的正直形象,硬是給這位傳統(tǒng)鄉(xiāng)紳植入了“新思想”,打死也不換媳婦。
我媳婦娶回去的
不是換回去的
往后這缺德事少干

從情節(jié)上的相似度來看,《白鹿原》主創(chuàng)所宣傳的“將原著還原80%”,已經(jīng)絕無可能。
據(jù)此可以判斷,《白鹿原》改編失敗了嗎?不!
往后看多幾集,我才終于明白編劇的良苦用心。
他在反復地斟酌和取舍之后,繞過審查的荊棘,為觀眾找到了一條通向原著的幽徑。
《白鹿原》的魂,保住了。
談《白鹿原》,就繞不過那片土地上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他們的命運沉浮。
白嘉軒,是貫穿始終的重要角色。

從小接受傳統(tǒng)教育,堅守鄉(xiāng)土文化的壁壘,成為白鹿原上德高望重的族長。
或者,你也可以說,他就是地主。
有一種說法是,陳忠實的原著是在“給地主翻案”。但在我看來,所謂翻案并非變黑為白,而是對過激、片面、傾向性明顯的歷史觀,進行一次糾偏。
比如,當縣政府橫征暴斂的時候,白鹿原上的農(nóng)民無人敢出頭,是白嘉軒打了三聲銃子,帶領(lǐng)眾人起事。
大家奪回了糧食,蹲監(jiān)獄的是白嘉軒。沒有人挺身而出,留他一個人等死。

當然,不能保證每個地主都像白嘉軒一樣“好”。但是我們很少被告知,原來地主也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是官府與小農(nóng)之間的緩沖帶,防止酷吏肆意地盤剝底層百姓。
換做是舊社會,白嘉軒的族長之位是個香餑餑。
可世道變了,一變再變。
他一生經(jīng)歷光緒、宣統(tǒng)、北洋、民國、北伐、抗日、內(nèi)戰(zhàn),最后來到新中國……
這就要說到《白鹿原》表現(xiàn)的第二種歷史角色,官府。
政權(quán)的頻繁變更,導致白鹿原的鄉(xiāng)民變成了莊稼,被人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白鹿原》的尺度在于,它點出了,有些根深蒂固的東西,不因改朝換代而轉(zhuǎn)移。
比如,官大一級壓死人。鄉(xiāng)長可以在民眾面前挺直腰桿,可一旦面對縣長,就得卑躬屈膝,小心陪同。
縣長上頭還有市長,市長上頭還有省長。
這當官知道 對吧
那表面上是大多數(shù)人的爺爺
那背地里是一個人的孫子呀
另外,還有中國極其發(fā)達的“飯局文化”。
層層疊疊的飯局,一直延伸向下到鄉(xiāng)鎮(zhèn)干部,離了飯桌就說不成話、辦不成事。
還有完沒完這
今天晚上警察局
明天中午糧食局
晚上這教育局
這還不長它個十斤八斤的這

就像《驢得水》借民國外衣暗諷文革一樣,《白鹿原》又何嘗不是以大歷史,來警示我們的今天?
這部劇的尺度,還不僅于此。
在傳統(tǒng)社會中,鄉(xiāng)紳代表地方利益,官僚代表中央利益,都是社會精英。
《白鹿原》也沒有忘記第三種人,他們時而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hù)”,時而被稱為“歷史的主人翁”,他們是——群眾。
在這里不得不先提一個人物,朱先生。他是書中,是一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典范,也是“白鹿精魂”的象征性人物之一。
王全安的電影版《白鹿原》隱去了這個角色,而電視劇則表示要為朱先生“寫下重重的一筆”。

他一個人用一張嘴,勸退二十萬清兵,避免了一場生靈涂炭的災難。
其實朱先生有現(xiàn)實原型,叫牛兆濂。陳忠實讓角色姓朱,取的是“牛人”之意。
現(xiàn)在的仙俠劇,動不動就說“拯救天下蒼生”。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下牛兆濂的生平,比電視劇更傳奇,那才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圖片來源:《南方人物周刊》,右二為牛兆濂
但是,像朱先生這樣的圣人,畢竟是鳳毛麟角。
更多的人呢?
有一次族長白嘉軒被土匪綁走,朱先生帶領(lǐng)鄉(xiāng)民集資贖金。人救了,贖金拿不回來。
這時,竟有鄉(xiāng)民提議,要讓主事的朱先生還錢——
讓朱先生一塊還 咋樣
就是他當時主的事嘛!
這錢還有他一份子
事出的時候,沒人敢坐聲。事情過去了,就翻臉不認人。
再一次讓人想起《驢得水》總結(jié)的四個字——貪、愚、弱、私。
還很有原則——誰阻礙了“我”的利益,“我”就反對誰。
白嘉軒不讓民眾種鴉片,阻礙了民眾的財路。鹿子霖便借勢讓種鴉片,于是他成為新的主事人。
在我們看來,這些人的素質(zhì)太不現(xiàn)代、太不文明,但這就是被啟蒙之前,群眾的常態(tài)。
《白鹿原》用一個小地方,還原了整個的大生態(tài)。它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舊社會”,是怎樣運轉(zhuǎn)起來的。
絕不僅僅是“壓迫與被壓迫”那么簡單。
它呈現(xiàn)出一種復雜的共生關(guān)系——
地主收租,但也為鄉(xiāng)民謀福利;讀書人可以當官,也可以教化百姓;政府想辦法愚民、弱民,然而反過來“有什么樣的人民就有什么樣的政府”……
正因為社會的各個零件,緊緊咬合在一起。所以,就算對舊社會有一百個看不慣,它也不會輕易轉(zhuǎn)變。
這時候,《白鹿原》中的第四種人登場了——革命者。
因為時勢的劇變,白鹿原上的人無論情不情愿,都被卷入了歷史的洪流中。
白嘉軒和鹿子霖的下一代,將與上代人所堅守的信念,展開極為激烈的對抗。
這一切,早被編劇埋下伏筆和暗喻。
白嘉軒的女兒,長大后成為共產(chǎn)黨員的白靈,象征熱烈激情的新女性,與傳統(tǒng)觀念、體制格格不入。
她一出生,就被白狼叼走。
白狼,極具侵略性,象征破壞與重建,與白嘉軒代表的“白鹿”是何等關(guān)系,你懂的。
童年時,白靈就拒絕裹小腳。
白靈的奶奶,代表封建社會大家長,為了能給白靈裹腳,不惜將孩子囚禁,鎖在無人的長夜。
看到這,我們著實恨的牙根癢癢。
可,奶奶迂腐可恨嗎?
不。我們今天看來是腐朽,但在當時,那就是“主流價值觀”。
奶奶也是用心良苦,女人“裹小腳”,忍一時之痛,可換一世之安逸。
裹小腳一雙 流眼淚一缸
哪個女人不是這么哭過來的
你現(xiàn)在說啥都行
長大了誰娶她呀?
如果說她有錯,只能說她錯在不能“預言歷史”。假設(shè)未來有一天,高跟鞋被批判為“折磨女性雙腳的工具”,沒有人再穿了,那么今天的女人有錯嗎?
這或許就是《白鹿原》清醒的地方,它既揭露了“舊”的黑暗,也解釋了“舊”的合理。
陳忠實說過——
我要全面地反映這個文化
這個文化,有它腐朽的一面,還有很偉大的一面
否則,我們這個民族就不能延續(xù)下來
可是,百靈這一代人,已經(jīng)不安于死守傳統(tǒng)。
后來目睹了女人生孩子時的撕心痛苦,她感到迷惑,并開始質(zhì)疑這個世界——
白靈:媽媽,為啥女人又要纏足又要生娃,哥哥們不用?
白母:因為哥哥們是男的 他們得讀書
白靈:媽 我也要念書
這是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也是新時代萌芽的一個暗喻。
再看另一個革命者,鹿子霖的兒子,鹿兆鵬。
追求新時代的自由愛情,卻被從小定下娃娃親。娶,自毀一生;不娶,家庭顏面無存。
這,是屬于中國的,個人與家庭、社會體制的矛盾沖突。
鹿兆鵬決定從他開始,打破父輩堅守的底線。
但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面對的現(xiàn)實是,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路卻布滿了陷阱。
鹿兆鵬思想先進,向往革命,向往自由,向往新時代。
可他在追求的路上,漸漸丟失了自己的根。
他和弟弟鹿兆海投身了不同的政黨,但都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拋在腦后,忘了自己的命并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絕了后了
表面上深明大義,骨子里卻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鵬不仁不義不孝不知恥,為了“信仰”可以放棄底線,鼓吹烏合之眾去送死。
還是用那句話說,“政治正確得沒了人性”。
看到這些角色的命運,你會發(fā)現(xiàn)陳忠實的態(tài)度是“保守”的。他對全盤否“舊”表示質(zhì)疑,對舍我其誰的“新”也表示質(zhì)疑。
《白鹿原》中的百靈之死,和鹿兆鵬的變質(zhì),都不幸暗合了《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引用的一句話——
革命有可能吞噬掉自己的兒女。
由于種種原因,在劇中,鹿兆鵬和白嘉軒一樣,被改編維護得過于正面,失去了那一分看待歷史的清醒。
某種程度上,《白鹿原》半個世紀的風云變幻,講的就是一種舊制度如何走向死亡,被另一種制度取而代之的過程。
著急的觀眾可能要問了,那到底誰對,誰錯?
很抱歉,《白鹿原》有腳下厚實的土地,有詭譎多變的歷史,有深邃的人性。
唯獨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因為,這個國家發(fā)生過的事,絕不簡單。
如果說我們一直在期待一部民族的史詩,那么現(xiàn)在《白鹿原》,于今天,不就是我們幾乎我們能夠達到的“史詩”的極限?
除了高瞻遠矚又枕著鞥切中我們這片土地的立意,《白鹿原》不少地方,也極其中國。
比如,鹿子霖妻、白嘉軒母的走路步態(tài),完美還原了舊社會的小腳女性。
年代的過渡,專門拍攝了四季的景象,顯得有滄桑感。
高度還原的農(nóng)耕景象,美麗宛如央視紀錄片。
據(jù)說,為了能拍好這部劇,所有主創(chuàng)都要到陜西住一個月。
男的學習下地干活,女的學習織布做飯。
何冰,作為一個北京人,將陜西話練的如假包換。
深厚的話劇功底,使他將鹿子霖的心機、狡詐,又有人情味兒,演繹的淋漓盡致。
申捷(《重案六組》、《雞毛飛上天》編?。┑膭”荆w季平(可與久石讓匹敵的配樂大師)的音樂,一群人的匠心之作……
所以不奇怪,口碑爆炸,豆瓣9.0。

尷尬的是,它的收視率卻僅排第7。

這看起來,也太慘了吧……
我還想對沮喪的劇迷說的是,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用票房、點擊,去評判一部作品的成功與否。
但還有另一個東西的存在——藝術(shù)生命。
我敢說,《白鹿原》會比現(xiàn)在收視榜上排在它之前的所有電視劇,都“活得更長”。
往前看,它對得起歷史,也對得起“用書當棺材枕”的陳忠實先生;往后看,它給未來的人,一個回望、看得起今天的理由。
今天,網(wǎng)絡(luò)流行的一句話,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它在說什么?
它在說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也在說,任何淺薄的流行,都注定短命。
但《白鹿原》不一樣,不妨讀讀劇中引用曾國藩的這句話——
“凡物之驟 為之而追成焉者
其器小也
物之一覽而易盡者
其中無有也”
意思是說呀
馬上能夠制作
并且能夠做成的容器
它的容量一定很小
看上一眼就能一覽無余的物品
一定是沒有內(nèi)涵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白鹿原》選擇了一條難路。
它要做沉靜的大海,而不是喧囂的海浪。
它,不爭一時。
這是它選擇的命運。
時間會為這種選擇給予它應得的犒賞。(文章來源:毒舌電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1. <tt id="8rluo"></tt>